在四福音中,可以看見耶穌基督傳福音時,與當時代人們產生的衝突,不諒解。
第一時間,未必能完全了解,為何會起衝突呢?
為什麼等待救主、相信 神的人,後來阻擋了天的旨意呢?
聖經寫得很精簡,所以角色常常是很「臉譜化」的出現,如果可以稍稍了解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等等,並不會只是徒增一些冷知識,反而可以更設身處地地了解,耶穌基督與弟子們在當代正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內心的糾結與痛苦是什麼。而且越發能感受彌賽亞背起十字架的沈重心情,聖三位充分地盡到了施行救援的責任,但是應該領受福音的人不接受,而讓福音歷史變得波折。

文士、法利賽人介紹

撒都該人

不相信人會有復活,文字信仰、字面上理解聖經。聖經中曾詢問耶穌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藉此來質疑復活的可能性。沒有抓住救援的核心來學習,著墨於枝微末節而且還未得其真意。積極地追求信仰,但是沒有正確理解、掌握核心,想必也是如此,令主感到鬱悶而頭疼。

馬太福音22:23-30
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
那天,他們來問耶穌說:「夫子,摩西說:『人若死了,沒有孩子,他兄弟當娶他的妻,為哥哥生子立後。』
從前,在我們這裏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死了,沒有孩子,撇下妻子給兄弟。
第二、第三,直到第七個,都是如此。
末後,婦人也死了。
這樣,當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都娶過她。」
耶穌回答說:「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 神的大能。
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

撒馬利亞人

猶太人提到撒馬利亞人時,其實是帶有貶意、歧視的意味,猶太人不屑與他們往來。源自於舊約以色列在迦南地建立的統一王國分裂後,變成北以色列、南猶大兩國,以利亞先知就是生活在北以色列王國的人。後來北以色列國先滅亡,並且數百年來通婚的結果,導致猶太的習俗與血統都不復存在,遂演變成撒馬利亞人。南猶大國雖然後來也滅亡了,不過巴比倫、波斯、羅馬都是採民族自治的方式,所以得以保存既有的信仰與文化。這也是為什麼在新約時提到「撒馬利亞人」、跟他們互動時格外地敏感。

因為這些歷史的沿革,猶太人本身是看不起撒馬利亞人的,所以當耶穌與井邊的女人對話時,井邊女人會如此詫異,因為猶太人向來不屑與他們對話,將其視為空氣。

約翰福音4:7-9
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撒馬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

耶穌也曾以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來說明,比起有尊貴的身份,更重要地是要行出義的行為,不了其時代背景時,會不了解為何耶穌要舉這樣的例子。撒馬利亞人在當時,就像在班上被討厭、霸凌,沒人想跟他說話的同學一樣,大家討厭他的一言一行。
但不論是誰只要行出義的行為,即使卑微依然被 神看為合宜。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