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福音中,可以看見耶穌基督傳福音時,與當時代人們產生的衝突,不諒解。
第一時間,未必能完全了解,為何會起衝突呢?
為什麼等待救主、相信 神的人,後來阻擋了天的旨意呢?
聖經寫得很精簡,所以角色常常是很「臉譜化」的出現,如果可以稍稍了解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等等,並不會只是徒增一些冷知識,反而可以更設身處地地了解,耶穌基督與弟子們在當代正遭遇什麼樣的困難,內心的糾結與痛苦是什麼。而且越發能感受彌賽亞背起十字架的沈重心情,聖三位充分地盡到了施行救援的責任,但是應該領受福音的人不接受,而讓福音歷史變得波折。

文士、法利賽人介紹
撒都該人、撒馬利亞人介紹

奮銳黨

羅馬帝國時,各民族推派自己的人作為統治者設立自治區、保留自己的文化風俗,希律王治理猶太人,實際上還是效忠於羅馬皇帝。奮銳黨是猶太人中的革命派,主張猶太人要推翻羅馬帝國來獨立建國。十二使徒有一位奮銳黨的西門,與西門彼得是不同人。

希利尼人

新標點和合本聖經統一稱為「希臘人」,希臘化的猶太人,本身不完全依照猶太人的習俗與信仰來生活,在使徒行傳以前,福音書中主要的傳福音對象都是以猶太人為主。所以提到希臘人時,並非是傳道給外邦人,還是優先傳福音給猶太人,希臘文化是當時的主流文化,所以在耳濡目染中改變了生活習慣。順道一提,舊約聖經使用希伯來文書寫,新約聖經則是使用羅馬帝國通用的語言『希臘文』來書寫。不過有時會提到「拉比」諸如此類特定的專有名詞,這是名詞源自於希伯來文,對於猶太人而言會交混著使用。可以想像成現代的馬來華文,雖然講的是華文,可是會穿插使用馬來文、印度話、英文的詞語在其中。

相信 神的人,期待迎接到救主,想要與主同行,閱讀聖經時除了埋怨新約人們的無知與低劣。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主親自的來臨,我們又會如何對待主、聖三位所使用的彌賽亞呢?
人們很容易一昧地期待祝福的時機來臨,但卻忘了評估自己是否已經預備好、具備抓著祝福的能力。
如果兩個人約在一個地方見面,那麼必須要講好時間、地點,並且持續保持聯絡。但是就像一個人在前門等待、一個人在側門等待的緣故,我們在等待中也許焦急、憤怒、不諒解……有各式各樣的情緒。但是不要忘記,苦苦等待我們的主,此刻也心急如焚地等待著與自己心愛的人見面,即便打電話也被無知的愛人置之不理。

正確了解天的旨意,時常與主交通、對話,就是能夠配合時機與主同行的生活。

神絕對會跟救援者一起動工,但有些人無法體會他所做的事,不瞭解還阻擋他。
後來 神還是會讓他們體會,但那時已經都結束了。
新約時,人們在「耶穌的肉體活著時」極力地反對,後來才有所體會。
因此,要聆聽並體會< 神所差派的人>過來傳達的話語才行。
這是因為他要來,「聖經的封印」才能揭開。

——鄭明析牧師證道話語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