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禱告是與聖三位 神之間的對話,是信仰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甚至是一般人偶爾也會在度過人生時,思考、遭遇困頓、迷惘時,會在內心尋找更高的存在,或是祈禱。關於禱告,每個人都有其獨道的心得、因著禱告與天寫下的故事。聖經中也有許多人物,他們因著做出關鍵性的禱告,改變了個人、家庭、民族與數個國家的命運。本文整理了耶穌自己親身禱告的故事。
耶穌自己本人做的禱告
1. 受洗時
- 〈路3:21-22〉 「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聖靈降臨在祂身上。」
在決志成為基督徒時,會為了受洗通過而立下條件,其中最常做的就是禱告、讀經。在預備通過的期間,因著為了做到跟 神約定的部分,而自然而然地度過更自律的生活。然而這個禱告,不只是為了受洗的主日禮拜、活動流程可以順利而禱告。一邊禱告也一邊思考,成為基督徒後要以著什麼樣式來生活。對我而言,這成為了一輩子受用的信仰智慧,大學受洗後,我也早早為了研究所禱告、碩一就為了就業禱告,以及等候兵役時為了軍旅生涯禱告,服替代役時為了退伍後的就業禱告,工作時為了自己職涯禱告。先禱告的關係,可以得到來自 神、聖靈的靈感,幫助自己實際走在信仰與人生的道路上時,可以做出更符合天期待的道路。

2. 清晨禱告
- 〈可1: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自己以前固然有每天可以去教會清晨禱告的時期,但是現在生活圈與教會有一段距離,難免只有週日會去教會,不過我把週六可以去教會獻上清晨禱告,當成一件「興趣」,比起說是種約定,更想著又可以去教會禱告,如此在前一晚就準備並就寢。即便有路途奔波的疲勞,但是跟在家裡禱告,我覺得仍是很不一樣的感覺。
3. 選立十二門徒前
- 〈路6:12-13〉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
做選擇之前要禱告,鄭明析牧師也分享,如果做了決定之後才禱告,那麼任誰都只會禱告「希望事情能順利」,這是人性。在我信仰剛萌芽的階段,教會的哥哥、前輩便給我一些機會,可以去負責重要的使命,可能因為個性自卑、容易負面思考的關係,我總會覺得為什麼是我可以得到這個機會。在禱告中,我體會,並不是我已經做的非常好所以交付這些事情給我,而是對我有期待的關係,給予這些機會。
因此我告訴自己要努力成長,去回應這個期待,不是回應給人、而是回應 神所給予的栽培。耶穌禱告後揀選了十二門徒,雖然後來有人產生了問題,當旁人、後世感嘆猶大變質的同時,並不能說耶穌選錯了,實際仍有十一個人持守自己的信仰來見證福音到地極。就算彼得在逼迫與死亡面前曾三次不認主,多馬生性多疑、不信,他們在信仰成長後,終究沒有辜負主給予的期待,成為了呼喊新約福音、傳承基督精神的新時代使徒,打開了兩千年福音通往全世界的路。

4. 祝謝的禱告
- 〈太14:19〉 / 〈可6:41〉 / 〈路9:16〉 / 〈約6:11〉 「耶穌拿著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
謝飯禱告是基督徒每餐必做的禱告,除了感謝 神賜下的食物外,鄭明析牧師也分享,應該要邀請聖三位與耶穌一起享用,我覺得這是我謝飯禱告時常遺漏的,如果這樣禱告的話,我發現用餐時,不會只是豪無目的地滑著手機,打發用餐的無聊。會不自覺地計畫餐後的時間、沉澱想法、跟一起用餐的人好好對話,或是會想起該做的瑣碎事情。
5. 拉撒路復活前
- 〈約11:41-42〉 「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6. 為門徒與後世信徒禱告
- 〈約17章〉 整章是耶穌的禱告,包括:
- 為自己求榮耀(v1-5)
- 為門徒求保守、合一(v6-19)
- 為後來信祂的人祈求合一(v20-26)
這是主在被捕之前,為眾弟子所做的禱告,我不覺得自己完全體會了耶穌當時深刻的心情,不過兩千年後的我們讀這段聖經時,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傳道我們的呢?」不是基督徒的父母、不是教會的傳道人、也不是牧師。
是耶穌基督所做的這祝福禱告,使我們能夠與他接枝,是他立下的條件,讓這在當代僅發展三年半的福音,可以開展到全世界、橫跨兩千年,讓我們讀到這經文。
7.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 〈太26:39,42,44〉 / 〈可14:35-36〉 / 〈路22:41-44〉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穌切切禱告,汗珠如大血點滴下來。
請參考文章《聖經人物的眼淚》
8. 十字架上的禱告
- 〈路23:34〉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 〈路23:46〉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 〈太27:46〉 / 〈可15:34〉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好聽、有道理的話誰都會講,但耶穌基督即便在極度痛苦與死亡中,仍不忘記赦免人的罪,尋求 神。甚至他在十字架上仍想著傳道,引導了與他一同受刑的人。為什麼耶穌是彌賽亞呢?當代有那麼多反對的聲音,不論是猶太的保守勢力,還是來自羅馬帝國的迫害,因為他活出了彌賽亞的生活,所以我仍要跟隨他。

接續閱讀:讓耶穌教導你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