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是與聖三位 神之間的對話,是信仰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甚至是一般人偶爾也會在度過人生時,思考、遭遇困頓、迷惘時,會在內心尋找更高的存在,或是祈禱。關於禱告,每個人都有其獨道的心得、因著禱告與天寫下的故事。聖經中也有許多人物,他們因著做出關鍵性的禱告,改變了個人、家庭、民族與數個國家的命運。鄭明析牧師在禮拜時,引用了耶穌曾教導過的禱告方法、原則,鼓勵大家要在讀經時多留意耶穌關於禱告的教導,藉此做出符合 神心意的禱告。於是試著整理出這些教導的經文,以及耶穌自己親身禱告的狀況。

耶穌教你如何禱告

一、禱告的態度

  • 隱密禱告,不為炫耀
    • 〈太6:5-6〉「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 不要重複空話
    • 〈太6:7-8〉「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 持續、不灰心
    • 〈路18:1〉「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 〈路11:5-10〉半夜求餅的比喻:不住的叩門,終必給你開門。
  • 謙卑認罪
    • 〈路18:13-14〉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耶穌說他比法利賽人更算為義。

我曾經做過最固執的禱告,便是在準備申請研究所時,當時才大三我便覺得讀系上研究所並找某位教授,是我最想要也唯一的選擇。至少在一年裡,我每天都為此禱告,也修該教授的課,認識實驗室裡頭的學長姐們。但是在申請截止前,我得到了靈感,多報了另一所學校的研究所,也在兩邊錄取後,試著多找一些教授去面談。當時只覺得,我不過是想要體驗一下推甄、找教授的過程罷了,最終我還是要找我中意的那位教授簽指導同意書。殊不知,反而在找教授的過程中,找到了更符合我設定條件的教授,而且研究所所學的領域,竟也引導我在工作時投入相關領域至今。所以固然要持之以恆為了特定的事情禱告,但是切莫只是重複、按照自己心意禱告,回想起來仍覺得那一年像自我催眠般的禱告,肯定令 神感到尷尬。


二、禱告的方式

  • 主禱文
    • 〈太6:9-13〉 / 〈路11:2-4〉「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國降臨……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罪……救我們脫離凶惡。」
  • 先求 神的國和義
    • 〈太6: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 奉耶穌的名祈求
    • 〈約14:13-14〉「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
    • 〈約15:16〉「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
    • 〈約16:23-24〉「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

舊約在亞當夏娃墮落後,挪亞雖然按 神旨意得勝洪水的災難,可是含卻不認同自己的父親,而讓福音無法在家庭中扎根。即使如此,< 神的歷史>仍然繼續進行。在挪亞之後過了四百年,「亞伯蘭」出現了。亞伯蘭是「信心之祖」,他立下了挪亞的兒子──含沒有立下的信心條件。因此, 神對亞伯蘭說:「你不要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你立下<含打破的信心條件>,所以要叫『亞伯拉罕』。」從那時起,<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祖」。

以撒立下順從的條件,後來雅各也在伯利恆被改名為「以色列」,意爲「得見 神的人」,不僅是認定雅各在天面前立下的條件,也是從他的子嗣發展出整個以色列民族,因此他們禱告時以亞伯拉罕、以撒的名來獻上禱告。

〈王上18:36〉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新約時,耶穌立下條件,改變了人與 神之間的關係,讓人們可以以更靠近的方式來與 神相通,所以禱告時奉耶穌基督的名,是相當重要的,也是與其他宗教有所區別的地方。

註:亞伯蘭Avram(אַבְרָם)+含Ham(חָם) 變成 亞伯拉罕Abraham(אַבְרָהָם),從希伯來文來看,僅僅是加入一個字,便讓他的名字意思從「尊崇的父」變為「多國之父」,是同時富有屬靈與實際意義的改名


三、禱告的應許

  • 信心的禱告
    • 〈太21:22〉「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 〈可11:24-25〉「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
  • 全能 神已在末端預備祝福
    • 〈太7:7-11〉「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 〈路11:13〉「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耶穌自己本人做的禱告

1. 受洗時

  • 〈路3:21-22〉 「眾百姓都受了洗,耶穌也受了洗,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聖靈降臨在祂身上。」

在決志成為基督徒時,會為了受洗通過而立下條件,其中最常做的就是禱告、讀經。在預備通過的期間,因著為了做到跟 神約定的部分,而自然而然地度過更自律的生活。然而這個禱告,不只是為了受洗的主日禮拜、活動流程可以順利而禱告。一邊禱告也一邊思考,成為基督徒後要以著什麼樣式來生活。對我而言,這成為了一輩子受用的信仰智慧,大學受洗後,我也早早為了研究所禱告、碩一就為了就業禱告,以及等候兵役時為了軍旅生涯禱告,服替代役時為了退伍後的就業禱告,工作時為了自己職涯禱告。先禱告的關係,可以得到來自 神、聖靈的靈感,幫助自己實際走在信仰與人生的道路上時,可以做出更符合天期待的道路。


2. 清晨禱告

  • 〈可1: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自己以前固然有每天可以去教會清晨禱告的時期,但是現在生活圈與教會有一段距離,難免只有週日會去教會,不過我把週六可以去教會獻上清晨禱告,當成一件「興趣」,比起說是種約定,更想著又可以去教會禱告,如此在前一晚就準備並就寢。即便有路途奔波的疲勞,但是跟在家裡禱告,我覺得仍是很不一樣的感覺。


3. 選立十二門徒前

  • 〈路6:12-13〉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祂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

做選擇之前要禱告,鄭明析牧師也分享,如果做了決定之後才禱告,那麼任誰都只會禱告「希望事情能順利」,這是人性。在我信仰剛萌芽的階段,教會的哥哥、前輩便給我一些機會,可以去負責重要的使命,可能因為個性自卑、容易負面思考的關係,我總會覺得為什麼是我可以得到這個機會。在禱告中,我體會,並不是我已經做的非常好所以交付這些事情給我,而是對我有期待的關係,給予這些機會。

因此我告訴自己要努力成長,去回應這個期待,不是回應給人、而是回應 神所給予的栽培。耶穌禱告後揀選了十二門徒,雖然後來有人產生了問題,當旁人、後世感嘆猶大變質的同時,並不能說耶穌選錯了,實際仍有十一個人持守自己的信仰來見證福音到地極。就算彼得在逼迫與死亡面前曾三次不認主,多馬生性多疑、不信,他們在信仰成長後,終究沒有辜負主給予的期待,成為了呼喊新約福音、傳承基督精神的新時代使徒,打開了兩千年福音通往全世界的路。


4. 祝謝的禱告

  • 〈太14:19〉 / 〈可6:41〉 / 〈路9:16〉 / 〈約6:11〉 「耶穌拿著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

謝飯禱告是基督徒每餐必做的禱告,除了感謝 神賜下的食物外,鄭明析牧師也分享,應該要邀請聖三位與耶穌一起享用,我覺得這是我謝飯禱告時常遺漏的,如果這樣禱告的話,我發現用餐時,不會只是豪無目的地滑著手機,打發用餐的無聊。會不自覺地計畫餐後的時間、沉澱想法、跟一起用餐的人好好對話,或是會想起該做的瑣碎事情。


5. 拉撒路復活前

  • 〈約11:41-42〉 「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

6. 為門徒與後世信徒禱告

  • 〈約17章〉 整章是耶穌的禱告,包括:
  • 為自己求榮耀(v1-5)
  • 為門徒求保守、合一(v6-19)
  • 為後來信祂的人祈求合一(v20-26)

這是主在被捕之前,為眾弟子所做的禱告,我不覺得自己完全體會了耶穌當時深刻的心情,不過兩千年後的我們讀這段聖經時,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傳道我們的呢?」不是基督徒的父母、不是教會的傳道人、也不是牧師。

是耶穌基督所做的這祝福禱告,使我們能夠與他接枝,是他立下的條件,讓這在當代僅發展三年半的福音,可以開展到全世界、橫跨兩千年,讓我們讀到這經文。


7.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 〈太26:39,42,44〉 / 〈可14:35-36〉 / 〈路22:41-44〉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耶穌切切禱告,汗珠如大血點滴下來。

請參考文章《聖經人物的眼淚》


8. 十字架上的禱告

  • 〈路23:34〉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 〈路23:46〉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 〈太27:46〉 / 〈可15:34〉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好聽、有道理的話誰都會講,但耶穌基督即便在極度痛苦與死亡中,仍不忘記赦免人的罪,尋求 神。甚至他在十字架上仍想著傳道,引導了與他一同受刑的人。為什麼耶穌是彌賽亞呢?當代有那麼多反對的聲音,不論是猶太的保守勢力,還是來自羅馬帝國的迫害,因為他活出了彌賽亞的生活,所以我仍要跟隨他。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