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愛與和平的世界,是透過爭戰得來的。
但他卻用行動告訴我,「要愛,和平才會來臨。」

故事以女主角伊利思,也就是筆者本人到德國求學攻讀博士班為故事的主線,遠在他鄉經歷了人情冷暖、文化的差異,在每個當下比起任由想法奔馳、情緒宣洩,她更是想起在大學時相識的鄭明析牧師曾分享的經歷、教導過的信仰哲學。很多人對於留學有美好的想像、憧憬,不過在一點一滴的道出在那裡經歷的事情時,生活的絕望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襲來。故事時序前面敘述的很仔細,在中後段飛快地來到了學成歸國的時刻。起初的碰壁,不適應總令人歷歷在目,不過相信更了不起的是,在德國的數年中埋頭苦讀、勤於寫作的年歲,更是書中無法一一道出的。
一般人對於這樣看不見盡頭的投資,很常丟出一堆大哉問的題目:「讀完之後怎麼辦?」、「生活這麼克難要如何撐下去?」、「不會覺得時間被蹉跎嗎?」
伊利思在故事中,最後找到了一股令內心安定的力量,比起思考「我做不做得到」,她更加的思考:

“我要如何做到呢?”

每一回中,總是在生活中的遭遇讓她不禁想起鄭牧師的教導,過去只是像知識、故事般的裝在腦海中,當自己稍微經歷一點點時,便體察到 神給予的教導有多麼了不起。也有許多時候是,遭遇了類似的情況時,在情緒湧上來時,伊利思想到鄭明析牧師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再次反思牧師是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決擇呢?過程中逐漸地讓 神的想法根植在自己的腦中。

你是無價之寶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在「島國人的特別與奇怪」篇章中提到,莊子對於「無用之用」的東方哲學對上基督教 神學的故事,惠施與莊子對話中提到有一棵朽木,不僅其貌不揚、盤根錯節,雖然長在路邊,但是從來沒有人去砍乏它。莊子說這樣的一棵樹如果把它擺放在對的位子,人們可以在底下乘涼,怎麼會是無用的呢?
鄭明析牧師則說,如果我遇到這棵樹,我則會告訴那棵樹說:「你是最好的作品!最漂亮的樹!」不論外貌如何,或高或矮、美醜如何,每一個人都是 神所創造的寶貴作品。牧師一次去看雕塑家羅丹的展覽,有些作品非常的棒,有些看起來很普通,當時心想那些很普通的作品應該很便宜吧。可是展場的人則說:「只要是羅丹的作品都非常的昂貴。」從中牧師體會到,因為每個人都是 神的作品,所以每個人都是非常寶貴的存在。

新舊教的和解大歷史

伊利思感受到即使是現代的德國,依然存在著天主教、基督教之間的成見問題。但透過穿插著鄭明析牧師與天主教的神父的對話,一步步將天主教、基督教共同的核心點明出來。搭上在1999年10月31日宗教和解的背景,當時天主教與改新教路德教代表簽屬協議,認定:「雙方都得到救援。」如此完成了睽違482年的和解歷史。
在本書中提到很多種達成和平的故事,宗教上、戰爭上、利益爭奪上、價值衝突上,然而這些種種問題,終究是回歸到人的身上,人與人之間的相爭,因著權力、位置的不同,可能演變成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間的戰爭。
因此從個人的生活開始,擁有和平的思想,實踐愛與和睦的精神,這就是和平歷史的開端。

和平在哪裡

新約時,人們說耶穌是和平之王,然而為什麼在兩千年中地球上還是充滿著紛爭呢?
因為人沒有按照 神所教導的話語來生活。
二戰後世界各國成立了聯合國,乍看和平歷史已來臨,可是七十年間還是零星有很多的戰亂,國與國之間的勾心鬥角。

檢視刻在紐約的聯合國大廈外牆上的聖經經文:

以賽亞書2章4節
他們要將刀打成鋤頭,把槍打成鐮刀。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

它缺漏了同一節的上半句:

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

紛擾不斷的問題是什麼呢?因為肢體之間是無法彼此評斷,人們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抨擊,用自己的標準套用在別人身上。在此書《和平的指導者 神的人:島國女子歐陸留學記,一趟想法翻轉的內在和平旅程》中,我再一次體會到這樣的問題存在。和平不僅是一種口號,和平得從你我開始,和平得從你我「擁有神的想法」開始。

——
書本簡介影片:

明人出版社
購書資訊:博客來

在〈[閱讀][心靈勵志]和平的指導者 神的人:和平從生活中達成〉中有 2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