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古木故事》裡的「古木」,是作者鄭範錫的部落格名稱,指自己就像棵很老的樹,這是一種自嘲,也是一種自我期許,好的樹木只要長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被樵夫砍下。其貌不揚、盤根錯節的古木反倒幸運地存活下來,不論歲月、風雪的摧殘,古木總是溫暖地包容、照顧著每一個與他相遇的人。
真實的經歷與愛的對話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歲月』,以作者隨著年紀的增長得到的感觸來紀錄,包含了求職、結婚、侍奉父母、培育子女等主題打轉。第二個部分是『隨筆』,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將某一天、某一個經歷、突然得到的體悟寫下來。
第三個部分『基督之愛』,比較仔細地提到關於自己三哥鄭明析的故事,過程中有兩人具體的對談、旅行、工作,發生了各樣的事情,進一步點出了同樣擁有基督信仰的人,應當度過的生活哲學。
現年六十五歲的鄭範錫與他的哥哥們是屬於在韓國困苦年代出生的一代,二戰結束後韓國脫離日本殖民,國內自然資源被掠奪、缺乏良好基礎建設,1950年韓戰爆發,人民更是生活地獄之中。1955年越戰開打,韓國響應美國來出兵,無數的韓國青年就這樣戰死異鄉。在古木的故事中,不論是從他自己、媽媽、父親、三哥、旁人的口中,都刻畫著那個貧困與饑餓的大環境。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話,無法完全向人傾訴,那不是一種怨恨,人們反倒因著「無法付出更多的愛」而感到虧欠。夫妻之間無法好好的對話,父母無法在富裕的環境中扶養孩子……等等。
書中不會強硬地說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把實際經歷過、所聽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即使不刻意的提到『愛』,人與人之間的愛還是蘊含在字裡行間。
怎麼會沒有可感謝的事呢?要把可感謝的東西找出來才行。
他稱呼大自己八歲的三哥鄭明析為老師,自古木幼年開始,三哥便成為他的榜樣,無時無刻在精神與信仰上給予他深刻的啟發,因此稱呼他為——老師,世上最難償還的恩惠就是父母與天的恩典,所以他選擇以無盡的感謝來度過餘生。對於現代人來說,離開學校後很少有機會閱讀到抒情的散文了,實際上也越來越少人書寫這樣的內容,因為沒有拿捏好,就只會寫出矯揉造作的奇怪內容。
已故的作家陳之藩曾在文章《謝天》中提到:
「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從書中古木的故事中更讓人體會到的是:
「一切都是從天對人的愛開始,人體會那份愛,以實踐來付出之後。
得到的人應該要感謝賜下根本一切的神,如此來謝天吧。」
【母親與兒子的約定】
摘要自母親與兒子
媽媽敘述了在貧困的年代中,嫁雞隨雞的習俗中,她犧牲一切只為了讓孩子能吃到食物、順利地長大。三哥五歲時因生病而不斷哭鬧,媽媽與他約定若自己能打下麻雀就別再哭了,後來神蹟般的打下麻雀;長大後孩子也深深地體會媽媽為了這個家庭的犧牲,三哥十幾年中拼了命地生活、為了傳揚福音而活,最後終於遵守離鄉時的約定,為母親蓋了一間舒適的韓屋。
一切都是從約定開始的,現代人有時不太重視約定,覺得那只是某種場合中、氣氛營造後隨性脫口而出的話,不會為了讓約定成就而拼了命地去實踐。
古木總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思,讓讀者對於情節產生共鳴,並給予現代人——幸福生活的航海指南。
【修剪也是修造】
摘要自抖落松樹上的雪
在韓國冬天下雨時,需要將樹上的雪抖落,否則就會因為積雪太重而將樹枝壓垮,他在無意間觀察到了,那些積雪的松樹都是沒有經過剪枝的松樹,因為枝葉太茂地、繁雜,特別容易積雪。而事先剪枝過的松樹,高立挺拔、松枝向四圍自然地伸展開來,雪不太會堆積在這樣的樹上。古木進一步想到,如果把松樹比喻成人,人也應該要適當地為自己剪枝,貪得無厭、拼命地想要得到更多,到頭來其實反而會將自己折斷。
人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得到更多,問題是到頭來真的有得到比較多嗎?還是在忙碌與擔憂之中,最後遭受最大損失的也是自己,對於二三十歲正努力追求物質、名譽的社會青年來說,重重的想法打入腦中,讓人再次地檢視自己生活的動機與目的。
【和睦的對話】
摘要自即使世人都不相信
第一部分『歲月』時提到了很多媽媽的內心話,對於先生、對於家庭的經歷、感想。在第三部分時,讀到了「即使世人都不相信」這篇,這次由爸爸的角度來說話時,對於無法好好對待妻子、家人的虧欠感是如此的深,其實很想感謝、慰勞妻子的辛勞,但始終沒有說出口的矛盾。愛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但人能否正確地看見與表達,這就非常值得反思。其中也透過古木與父母的對話,帶出了父母對於三哥的評價,有些話可能父母很難對三哥本人直接說出來,而這些對話在古木筆下便成為了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本篇我就不詳述,讓讀者自行來品味)
以神的想法來達成理想世界
讀的時候,總是心想這一回再不結束,眼淚就要把持不住了。這是一本隨著年紀、人生歷練,可以有不同層次感觸的生活散文集。對於年輕人來說,光是吸收一兩個想法,想必能少走許多冤枉路。這個擁有基督信仰的家庭中,因著兄長秉持著對於聖經教導的實踐,不僅讓甜蜜的親情將他們緊緊地繫在一起。更是讓他們能以 神的層次,如同愛人一般彼此體諒、扶持、對話。
書中我相當喜愛的一段:
如果說花的關鍵是香氣,那麼人的關鍵就在於生活……美國人所說的謙遜,指的是「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高」。比起華麗的文憑和履歷,最近我更懷念人性的香氣。……「實踐勝於言語。」信仰不是知識,而是生活。
期許自己也能夠成為擁有基督香氣來生活的人。
不論你現在正度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的人生都存在著幸福的可能性,不妨也翻開此書,在古木的雙臂下休息一會,再繼續前進吧。
——
單篇試讀:
不要只看現實就感到灰心
給所有考生的父母!
書本簡介影片:
明人出版社
購書平台: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延伸閱讀:韓國爸爸的馬拉松幸福學
雖然我沒有這麼厲害的哥哥,透過作者的文字真的感受到溫暖的手足之情了~
作者能看見親人的偉大、優秀真的不容易。通常一起生活,就會輕忽父母、弟兄姊妹的能力,畢竟生活的時間久,也都能看到彼此的不足之處。
母親與兒子那段~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能夠在困苦的環境中,仍然堅持養大孩子的母親很偉大~
每個媽媽對孩子的愛都是無可取代,也無需比較的。
感覺作者也是個很溫暖的人。
很喜歡他跟孩子互動的文章,跟內頁作者拘謹、嚴肅的模樣完全不同
好想趕快薪水發下來,這樣就可以買來看了^^
哇,手頭這麼拮据啊,也可以考慮去書局現場翻閱喔。
請再多分享一些,我好想再看到更多的內容以及您的整理與看法,真的太棒了!
對謙遜的解釋真的滿令人反思的
我前天拿這本書給60多歲的媽媽看,她說很能感受書裡所述說當時代困頓的背景,也覺得內容很好看,她回家要再去買一本,後來她打給我說家附近的金石堂賣光了,要在等他們調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