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偉大、成功的人嗎?
玩遊戲時,經驗值滿了,升級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實是蠻不合理的。更多的時候是因著把握了好的機會,一舉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來,同時自己的職分、環境也就隨之而來被提升。唯有當自己所付出的條件滿足時,龐大的祝福一瞬間就來到,甚至大到令旁人覺得不合理、嫉妒的程度。
(清宮殿藏本蘇轍畫像)
什麼是成功的三個條件呢?
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蘇轍依序的提出了三點,藉此與韓太尉說明,基於什麼樣的原因,自己真的很想與太尉見面。韓太尉韓琦當時擔任樞密使,等於是掌握了國家軍事大權,在政治上也有豐富的經驗與決策力,蘇轍寫信時是嘉祐二年(1057年),隔年嘉祐三年(1058年),韓琦更是進一步被任命為宰相。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閒,稱其氣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閒豪俊交遊,故其文疎蕩,頗有奇氣。
(韓琦畫像)
開頭,以自己的體會來與太尉分析,孟子是重要的思想家、太史公司馬遷則是著名的史學家。像他們這樣名留千古的偉人,他們的著作並不是憑著學習寫作技巧就能夠成一家之言的,是藉由自我人格、想法的養成,由內而外,最後訴諸文字、流於紙張之上。技巧雖然可以學習,但是實際上要寫出好的內容,還是仰賴對於生活的真實經歷。
1.讀萬卷書
轍生年十有九矣。……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閒,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迹,不足以激發其志氣。
這段乍看是一種抱怨,舉出對於過去生活的限制,不過同時蘇轍也透露了:我真的學習了非常多的知識。
這是一個現代求職時相當好的方法,面對主管不能只是空有滿腔熱血與理想,內容會過於空泛,沒有明確的實績與表現,反而是一種扣分。
2.行萬里路
恐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在遭遇讀書上的界限之後,蘇軾選擇開始旅行,乍聽是一種自我追尋之旅,這段實際敘述的是自己進京趕考的路程,他呼應第一段:「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表明過去偉人的遭遇,我也都經歷過。
(王安石畫像)
3.和偉大的人見面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史公他「與燕、趙閒豪俊交遊」,而蘇轍更是連當時的翰林學士歐陽脩都見過面了,但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見過韓太尉您本人,我很想與您學習。」如此在說理的同時,又襯托了對方的重要性。
現代人的成功三要素
以上三點便是在十九歲時,蘇轍所提出的論點。倘若是生在現代,擁有偉大抱負的人,我們該如何追求卓越、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呢?
現代的教育制度,不再只有科舉考試、出任國家官員一種選擇。倘若非體育、音樂、藝術相關專長,一般的學生只能不斷為了升學考試努力,直到進入大學,才開始學習如何精通自己的才能,甚至是「實驗性地」探索看看這個科系是不是自己的興趣,自己想走的路。
也就是大學這四年或者加上研究所,才是你學習的開始,要成為一名工程師、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商管人士……等等,這段黃金時期,才是你『讀萬卷書』的階段。
要如何行萬里路
因為時代的便利性,只要定下計劃,付出時間『行萬里路』並不是問題。但另外一個問題是,拜訪這些景點,你以著什麼視野來看見這個世界,即使是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如何藉由一趟旅行來學習、看見問題,有很多的面向可以去經營。近幾年也有人認為打工旅遊未必是一種自我成長、探索世界的最佳方式,帶著錯誤的觀念參與旅程,反而變相地成為一種逃避出社會、去工作的藉口。
延伸閱讀:不要以為出國打工度假、遊世界就能擁有國際觀!
古代人們是求得官職,目的是為了治理百姓,為了國家建設來勞心勞力。雖著科系的發達與普及,現在的3C產品、新創事業,追求的不再只次技術的突破,更該思考:「人們需要什麼?」
透過旅行感受文化、民族、生活環境的差異,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
現在是數位的時代,你可以選擇與怎樣的人物見面,你可以寫一封信給總統,傳短訊給明星、藝人。你想學習一項專長,有許多的達人在網路的世界當中可以討教。
你想和誰見面呢?
見面之後你想要問什麼問題呢?
一棵松樹會按照遇見樵夫還是庭園造景專家決定其命運的,如果遇到了樵夫好一點會成為傢俱,壞一點就成了木材,在爐火中燃燒殆盡。如果遇到了庭院專家,庭院專家會把松樹帶回去栽培、為你剪枝,造就之後的松樹甚至能夠賣到數百萬以上,許多人還會爭相來觀看,對於大自然的美發出驚嘆的聲音。
從小到大不也是如此嗎?
有些科目的表現,我們的喜好,常常取決於有沒有遇到好的老師,有些老師教的很生硬、也不太會引導學生,因此讓人對於這些科目興趣缺缺。如果遇到很棒的老師,即使是不拿手的科目,也讓人產生學習挑戰的動力、享受到茅塞頓開的喜悅?關鍵是教導自己的人是誰,會按照遇見誰來決定命運的。
一則寓言故事提到:一個人在湖中央溺水,於是不斷的呼求上帝來拯救自己,有一艘小船划過來想要幫忙,但是這個人堅信上帝一定會幫助自己的,就婉拒了這個人。後來又來了一艘帆船以及大船,這人還是沒有接受他們的好意,最後就在湖中溺死了。死後見到上帝之後,那人就抱怨上帝為什麼沒有拯救自己,那時上帝就回答說:可是我已經派了三艘船去救你耶。
貴人就在你的身邊
人是否遇到貴人真的很重要,不過重點是相遇後,我們能從對方身上提取什麼樣的養分呢?聽名人演講時,最容易聽到兩種負評,一種是抱怨演講者只是一直炫耀自己的經歷、另一種則是抱怨演講者的內容過於空泛,流於理論。
關鍵是聆聽成功人士的建議、他的故事之後,如何轉化為自己內心的養分呢?
與自己內心的連結,自我的反思很重要。因為對方成功的契機、環境一定與自己不同,一昧效法,或是羨慕對方當時的機緣都是不必要的,是按照自己的選擇,來走上屬於自己特質的道路的。
此外,如果覺得有道理的話,請按照所聽到的內容,稍微地實踐看看、行走一段人生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