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為了省事,總想要快速地過濾掉無用的資訊,試著為每一件人事物下定義、貼上標籤,然而等到真正暸解為止,才體會到有些枝微末節是不能輕易省去的。

何西阿書16章20節

耶和華說:「那日你必稱呼我伊施(我夫的意思),不再稱呼我巴力(我主的意思)…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

為什麼會有人想要一輩子為 神而活呢?
在台灣升學主義的大環境中,這樣的價值觀是比較不被接受的,聽的人往往會覺得荒謬。
不過越是與 神靠近,就會發現人與天達成的「因緣」,並非自己在傳統信仰中所想像的那樣膚淺、不可思議。

成為神父、修女,一輩子為了 神而活,其實是神聖且艱辛的。

比起一般的信仰者,他們特殊的身分背後,承受了更多期待,努力地在一生中造就自己,散發主的香氣、展現基督的樣式。他們也常遭受著信徒們先入為主的無理要求:「你不是神父嗎?你不是聖職者嗎?應該要什麼都知道才對啊!怎麼會不了解 神在想什麼,沒辦法解決問題呢?」人們常忘記,真正解決我們人生問題的──是賜與生命話語、教導聖經真理的主。

有兩件事情令我「改變」了對天主教的看法,並不是從好變壞、壞變好的「改變」,應該說是提升了對於天主教的「眼界」。
第一件事情是自己的學長到韓國讀書時,遇到了一對立志成為神父的土耳其兄弟,他們談到自己的志向以及成長背景,為了把自己的一生獻上給神,從學齡前本人就要決志、從小接受神學的訓練,在同年齡的人脫穎而出後,成年時透過分配去到指定國家,成功傳福音給當地的人之後,才能夠回國從在教堂擔任最底層的聖職。

在那樣的社會氛圍裡頭,一個人想要唯有為了神而活是何等地被看重呢?
不過對台灣人來說嫁給神明是一件荒唐的事情吧,可能會讓人聯想到:「難道你要嫁給媽祖、嫁給關公嗎?」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第二件事情是歷史課本給人的印象,因為天主教體系的腐敗導致了新教的出現,普遍給人一種「舊教非常腐敗!」的印象。且當時舊教對於新教的逼迫,很多都是來自於既得利益者的相對剝奪感。(新教影響了舊教對於歐洲的宗教影響力)但如果實際到教堂一次,感受彌撒時的莊嚴肅穆、聖潔,確實地營造了讓人在這個環境下會主動去感受神、想與神見面的氛圍,乍看是一種「禮俗」、「規矩」,不過那也一種重視與 神見面的表現、敬虔。

在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決定,倘若非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就會顯得咄咄逼人。縱使做出一樣的決定,隨著想法的不同,伴隨而來的結果、價值也不同。

看待人生的歷練也是,要具備一樣的資歷、體驗並不困難,但是能從中體悟到什麼、學習、看見什麼就天差地遠。
有人看了之後覺得不怎麼樣、討厭並批評,然而卻有人看了之後喜悅並一輩子珍惜地使用來生活。我們很希望透過自己的「條件」,努力、投資、付出來得到所期盼的事物,可能是事業有成、家庭愛情、身體健康、生兒育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等。
但很難避免有時只是按照當下的眼界來設定目標,到底如何用更大的時間縱深、格局來做決策呢?
這是在學習信仰的過程中,透過瞭解關於 神的一切後,進一步能幫助自己做出人生規劃的部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人與人之間也在尋找著可以跟自己內心契合的靈魂伴侶(Soul Mate),然而因為在人的水準中尋找的關係,終究是免不了有人的不完美,或者說這就是人本來就被賦予的特質:追求永恆、追求幸福、渴望愛、容易感到空虛。
在正確地瞭解對方的狀況後,才能夠做合宜地對待,為什麼有人要「嫁給」神呢?
原來他們找到了令人內心契合的那一位啊!

“若用<身體>去愛就只能「一個人」,然而若用<腦、精神、言語、話語>去愛,則能愛「地球世上所有的人」。”——Pastor Jung Myung Seok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