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配合文章閱讀播放音樂)

行星組曲——和平的使者

作曲家霍爾斯特Holst所作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每個章節分別以八大行星來命名,那個年代尚未發現冥王星(近幾年也將其從太陽系行星中除名),此外也沒有以「地球」為名的樂章,所以只有七個章節,至於為何以採用這樣的命名方式,他本人不願太多的透露,希望把想像空間留給聽眾,但也建議可以咀嚼「副標題」來想像。(主標題就是行星的名字,像上頭播放的音樂「金星」副標題便是「和平使者」,最廣為人知的木星副標題是歡樂使者……等等)

行星組曲第二樂章:金星——和平使者(Bringer of Peace):與第一樂章火星兇殘的戰爭音樂截然不同,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彷彿金星的使命者登場後,揭開和平的序幕。開頭採用了木管樂器,以獨奏號聲起頭,接著依序加入長笛和單簧管,以及小提琴、豎琴和鋼片琴等樂器,雖然平緩,但是另外一方面又給人如同英雄初登場,雖尚未有所作為,但是容貌英姿煥發,滿懷希望。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金星在中國經典的紀錄

天文上金星因為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因此會反射大多數來自太陽的光線、此外靠近地球的緣故,所以在夜空中特別容易觀察,是亮度僅次於太陽、月亮第三亮的星,1962年美國所發射的水手二號太空船測量出金星的自轉週期為243天,而繞太陽一圈則為244天。對金星而言它幾乎「一日」抵「一年」。這邊「一日」的定義為自轉一圈所需的時間、「一年」則是公轉一圈的時間。看西遊記的人可能會留意到有一個角色「太白金星」,這便是道家賦予金星神格化的神祇,此外中國古代稱呼金星為「太白」、啟明。

《爾雅‧釋天》篇提到:「明星謂之啟明。」

郭璞做注:「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太白。」
意思是早晨看到金星的時候,稱為啟明,黃昏時看見金星則稱為太白。
陰陽家則認為金星象徵時代的更替,是爆發革命、政府將被推翻,「變天」的徵兆。

《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讓地球能在太陽面前存活的「中保性星球」

金星的質量略小於地球,體積也跟地球相似,此外也因為距離較接近的關係,運行軌道接近圓形(偏心率0.007)的金星,與地球間的引力比起其他星球來的有影響力,交互作用下,使地球的軌道很接近「圓形」,地球的偏心率約為0.0167(計算方式為太陽距離橢圓中心的距離/橢圓半長軸的長度)。這個非常重要!這在保有地球的多樣性之外,也讓地球變得適合生物居住,如果今天地球運行在一個大橢圓軌道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近日點的時候「溫度超高」,遠日點時地球就「溫度超低」一來一往之間生物通通死光光。另外也因為金星的「犧牲」,地球跟太陽取得了恰當的距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金星在天文上的觀測

每年都會有一個期間金星會與木星、月球運行的方位會接近,抬起頭就會看到月球、金星、木星相互輝映在夜空,金星與木星會持續靠近,金星最接近地球時,其視星等可以達到-4.4~-4.6星等,耀眼的光芒會令整個夜空的星星都黯然失色,彷彿都沈默一般。
希臘人將金星比擬為美麗的維納斯女神Venus Frigida,一說是因為金星耀眼的光芒,如同維納斯女神的美貌一般令人止息,另一說則是明亮的金星如同輝映女神臉龐的明鏡,為金星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與故事,英文星期五Friday便是取自維納斯名字的Frigida,日文與韓文也是一樣,以行星的名稱來稱呼星期,星期五為『金曜日』、『금요일』。
東方透過觀星來知道朝代的興替,並用星星來象徵人物的崛起、殞落;西方聖經裡也有東方三博士因著明星引導而發現在馬廄誕生的耶穌(馬太福音2章1~12節)。


不過運用現代對天文學的了解,可能就會讓大家掃興了,因為這些現象的「週期」都是可以被精密計算、預測的,跟上頭所提的事件並不會有「因果關係」的影響力。不過即使是「自然」發生,但絕非自然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配合時間點來出現、幫忙,我們不也會說:「好神奇!太棒了!感謝你!」雖然是自然的天文現象,如果早已預備在對的時機出現,讓人看見並有所體會,不也是一種提醒與象徵呢?

天上,日月星辰的存在,各按照特性,按照創造主的目的被使用。
地上的人也一樣,按著個性,按照他的存在被使用,來完成創造主更理想的目的。
天的話我的話

——
參考資料:
太陽系中的煉獄
愛樂電台——霍爾斯特
中國古代神話辭典——金星
九大行星的希臘神話故事
東方三博士追尋哪顆星?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