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和室友規劃了一趟新加坡之旅,除了旅遊也拜訪父母工作上的合作夥伴。同時,適逢新加坡國慶,我們不僅參與了當地教會的主日禮拜,也一起參與國慶大典,以及循著鄭明析牧師的足跡,去了有故事的飯店泳池。
今年規劃農曆新年假期時,因為日韓機票太昂貴,於是跟家人決定,在新加坡度過年假的時間,他們雖然有華人新年的假期,但是在多元種族的政策下,每個節日都只會放1~2天,且期間城市機能不會完全癱瘓,各樣景點都是正常開放的。
參考了九年前自己去過的景點,雖然很努力試圖規劃出不一樣的行程,但整體而言除了星耀樟宜外,並沒有太多新的選擇,且印度區、伊斯蘭區、華人區、濱海灣、聖淘沙……等等,主流的觀光景點,連市容都沒有出現太多的變化,除了一些國際品牌在新加坡展店,也鮮少有新的美食選擇。
因此這次除了門票行程外,在新加坡友人推薦下,規劃了當地美術用品大樓(百勝樓)、特色綠建築(Marina one),以及被招待了娘惹特色菜。
比起觀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跟新加坡朋友交流時,那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的衝突,讓我試著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待居住權、人生觀、文化衝突。在一個均富社會中,只要你努力,你就會獲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反之,如果你要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或是要跟別人很不一樣,你就需要付出相當驚人的成本,才有辦法做出差異化。
其中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新加坡為了控制汽車的數量,買車之前必須購買車證,這張車證非常昂貴,連最便宜的小客車,實際持有的成本就要三百萬台幣以上。所以友人打趣說,你在路上看到每一台車上,車上都是有錢人,特別是歐美進口車,其持有成本更是難以想像。
而我也終於在旅程結束前,想起了九年前我來新加坡的真正原因。在2015年的時候,鄭明析牧師曾以路加福音的經文指出,明明是十個人得到耶穌的幫助,卻只有一個人懂得感謝 神。這時代,即便是相信 神、得到全能者 神幫助的人們,仍然時常不懂得感謝,將所領受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牧師也曾用三個天使的故事來教導,負責搜集人們懇求、悔改的天使,很陸續搜集滿人們的禱告,可是搜集感謝的天使,搜集了半天,就是裝不滿跟感謝有關的禱告。
路加福音17:11~18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 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
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 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
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裏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嗎?」
我在聆聽這話語後,深深的自省不懂得感謝的部分,但是在我成長的背景中,我缺乏可以揣摩和學習的對象。這時在新聞上看到,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逝世的消息,雖然人們對於他的政績、生平、行事作風褒貶不一,不過對新加坡人民而言,新加坡國家的成立,以及能夠在世界經濟佔有一席之地,李光耀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有大批的新加坡國民,在熱情的海島天氣下,排隊五、六個小時,只為了凝視他照片幾秒,藉此去向這位國家領導人「致敬」。
新加坡好像是個很懂得感謝的國家,我想去確認看看,因此才有了2015年8月的新加坡之旅。如果扣一個這麼大的帽子,好像過度美化了新加坡人。實際上拜訪後,比較客觀的說,他們整體的社會氛圍是比較容易按照自己付出的程度,得到對等的回報,進一步使人們學習去珍惜對方的付出和幫助,因為不論有價還是無價,別人的幫助、服務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在跟新加坡當地教會的朋友分享我的感觸和看見時,他們也回饋給我說,他們教會中也有弟兄姊妹花了十一個小時排隊去跟李光耀致敬,他們的動機也真的如我理解的非常單純:「一定要去的啊!」
那年我是個大四畢業的學生,接待我的朋友也才剛出社會,事隔九年,我們竟都先後成家立業,逐漸在社會上站穩腳步。雖然這個國家的市容與建築變化不大,但這趟旅程帶給我的滿足比我想像的還大上許多。同時也感謝,時間都讓彼此成為更好的人,當年初訪像個好奇寶寶衝來衝去的大學生,每天早上在青年旅館狂吃麥片,一天只有好好坐下來吃一頓正餐的我,就算是電機系畢業,我仍尚不確定未來要走什麼樣的領域、投入什麼樣的產業,只是單純地、喜悅地走在 神所指引的腳前路。
如今,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特質與成就感發光,不僅滿足於物質的生活,同時也在聖三位面前,時常跳出喜悅舞,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將幸福與感謝的恩典分享給更多的人。如此地續寫著,新加坡與我、天與我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