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耗費19年時間,編寫成294卷書,共計三百萬字。這得確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字裏行間免不了借古喻今,以著自己的主觀來看待過去的歷史,將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悄悄地加入在其中。
盧懷慎是唐玄宗時代的宰相,時任檢校黃門監(同現在司法與監察首長),後來被升遷同時「兼任」吏部尚書(同現在行政最高首長),一起共事的是姚崇(時任紫微令,同現在立法最高首長)。在通鑑當中司馬光不斷地推崇盧懷慎的清廉美德,列舉了古代才人相交的例子,如鮑叔牙與管仲、公孫罕虎與公孫產,前者本來官位都比較高,但深知對方的能力勝於自己,而在結交後,進一步將國家權柄交給對方來攝理。這兩者的例子,連孔子都推崇。漢代曹參繼蕭何後擔任宰相,深知自己實力不如蕭何,所以完全遵行蕭何所留下來的法規,後稱「蕭規曹隨」。
攝理資治通鑑

通鑑原文:”賢能的人當權,做部屬的人,愚昧的干擾他的政令,堅持自己的見解,牽制他的權柄,嫉妒痛恨,摧毀他的成果,剛愎自用,博取美名,更是罪人。”
姚崇是唐代賢能的宰相,盧懷慎與他「同心協力」共同開創了太平盛世。他有什麼罪呢?

事實上,姚崇曾因自己兒子的喪事,請假十餘天,所要裁決的公文堆積如山,盧懷慎不能裁決、惶恐不安。對於無能的盧懷慎,為什麼司馬光會如此推崇這「虛位的首長」呢?
——
參考資料: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
當時的百姓稱呼盧懷慎為「伴食宰相」,很直接地表達對於他身為一個飯桶,空有職位卻無能力的不滿。
為什麼司馬光要推崇這個人呢?
整理上述的記載,給予他肯定的理由有二
1.將自己的俸祿全給了親友,而讓自己全家人挨餓
2.面對堆積如山的公文,他「虛左以待」,全推給別人處理

柏楊先生對此的抨擊有二,如果連自己的家人都無法照顧,那就是無法勝任人夫、人父,把錢都給親友,一種是不了解錢的價值,讓自己陷入在困窘中的笨蛋,另一種則是透過此舉,為要謀取更多的金錢與名譽。
第二是,難道整個國家,整艘船的乘客願意把性命交給一個,連本人都承認不會航海的水手嗎?

其中反映了司馬光在宋朝的政治心態,他是保守派的主張者,對於盧懷慎這樣一位沒有能力、不知如何改革、也無法改革的人,正是司馬光政治理念落實的最佳代言人。回到他編修歷史的年代,當時司馬光與改革派的宰相王安石爭得不相上下,他所做的評論雖然指著唐代,但反過來想抨擊宋代改革的聲浪,才在通鑑上寫下:”賢能的人當權,做部屬的人,愚昧的干擾他的政令,堅持自己的見解,牽制他的權柄,嫉妒痛恨,摧毀他的成果,剛愎自用,博取美名,更是罪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也許司馬光不是刻意地「追求利益」,但是對於「既得利益者」而言,改革勢必帶來「犧牲」、「相對剝奪感」,為了守護自己所擁有的,而顛倒了真正的標準,讓盧懷慎這個毫無建樹的無能官吏,竟成了一代聖人。不過歷史終究是已成的事實,後代來看無論多麽荒唐,也無法改變,我自己在閱讀柏楊先生的評論之後,更進一步思考的是,如果今天你扮演著「既得利益者」,你願意改革「不合時宜」的體制嗎?還是為了守護「優良的傳統」而戰呢?

這樣的例子從西方的例子也能看到,新約聖經中祭司長與法利賽人為了守祖先的遺傳而罔顧了與聖經相抵觸的部分,不認定耶穌的言行,將其送上十字架,以下舉一片段經文做參考。
馬太福音15章3~6節
耶穌說:「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 神的誡命呢?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 神的誡命。

耶穌攝理異端
(「遺傳」一詞,這裡指的是除了舊約聖經中律法規範的內容之外,猶太人進一步鉅細彌遺地撰寫了許多「生活守則」,這裡耶穌責備他們只知遵守這些「習慣」,反而違背了神的教導而不自知)

近幾年軍公教人員的退休俸祿也都有類似的爭執在,那更貼近我們個人的部分就是,當別人指正自己的錯誤時,你會第一時間否定對方、捍衛自己的立場,還是為了全體最大的利益,也改變自己、殺死劣根性呢?
應該要總是秉持著「真理」來斷定是非。
司馬光的例子來說,在不斷合理化自己的立場的過程,雖然列舉的例子都沒有問題,但因為其核心價值本身就是錯誤的,再怎麼樣包裝,又怎麼能遮掩住那變異的思想呢?

“看看異端教理吧!是<非真理、非原理>。他們以「自己為中心」去做,所以是達成「自己的意思」。”——Jung Myung Seok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