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育來自於人們永遠學不會歷史的教育
「攝理」原為安排、治理的意思,引申為天的旨意
透過閱讀聖經,不光是了解歷史,更是了解在這時代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聖經當中記錄了許多關於審判的故事,大多集中在舊約的故事裡面,有的時候因為太過慘忍、或者是難以解釋,人們選擇不去面對這些內容、乾脆不要去閱讀,在人道主義盛行的現在,人們更是會說:只是因為行為不符合就被天災殺死,太霸道、太慘忍了吧,這跟新約相比難以讓人接受。
洪水審判整個地球只有挪亞一家八口活下來嗎?索多瑪、蛾摩拉被毀滅、亞哈王祭祀巴利以色列三年半不降雨……等等,記錄了這樣的故事。
今天要提的是關於約拿先知的故事,在約拿記1章1~3節中: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一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思遠離 神的約拿,在經歷波折後再次改變自己的心意,順服神的旨意去到了尼尼微城呼喊關於神的話語,要求在神面前作惡多端的居民改正自己的行為,果然因著約拿呼喊話語的關係,全城的人從國王開始改正了自己一切的行為。

約拿記3章5~10節
尼尼微人信服 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
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甚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 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或者 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於是 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這反而讓約拿先知感到不悅,覺得如果 神本來就會知道最後會是這個結果,根本不必大老遠要他從他施過來尼尼微,約拿在尼尼微一旁的山坡上搭了棚子,要看尼尼微城到了最後究竟會變得怎樣,這時神透過了一株蓖麻長出來幫約拿遮蔽烈日,隨後蓖麻又因為被蟲咬而枯萎,等到日頭再出來的時候,約拿又再次向神抱屈,以下是神回答他的內容。
約拿記4章10~11節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我覺得中文「審判」兩個字原本的字義其實很好,「審」查、「判」決,也就是它是中性的單字,但是一般人想的審判則是比較像是「懲罰」、「處罰」,並不是因為做得不好的緣故所以就被「懲罰」,神是每天都在「審判」的神,也就是審視我們的行為,做出判斷來行動的神,什麼是關心、什麼是愛呢?
如果不愛的話,根本就會對於別人的死活漠不關心。
相較在遙遠的中東發生戰爭死了幾百個人,我們心愛的人過世是更令我們感到難過的。看著自己心愛的人每天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對方陷入毒品無法自拔,身為愛人的你亦感到痛心,不論怎麼說對方都執意度過那樣的生活,每天每天用越來越多的毒品讓自己盡量不要清醒,沈浸在快樂的世界裡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終於有一天你下定決心,你把對方關在房間裡面,對方產生嚴重的戒斷症狀,他在房間裡面用各式各樣難聽的言語、嘶吼著: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你為什麼要讓我這麼痛苦!你怎麼可以約束我的自由!

你是因為討厭他才這樣做的嗎?
因為愛的緣故,所以不忍看著心愛的人一直走上毀滅的道路,而在掉下懸崖前,說什麼也要用力的一拔,把他拉進來。
那麼神擔心的是什麼呢?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人擔心的是什麼呢?
如果沒有愛,就沒有關心,是因為愛而阻擋的。

到底是基於什麼樣痛苦的心情才審判的呢?
雖然被鎖在房間裡,但是別忘了在門板外的那一個人,也正流下眼淚。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在〈[聖經]審判:因愛而阻擋〉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