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自小家中經營書店,因而有許多機會接觸到文學,熱衷小說與散文。起初對音樂的興趣不是那麼大,不過父親期待自己可以成為音樂家,但隨著18歲時父親的去世,舒曼選擇按照母親的意思到萊比錫學習法律。但隔年便改換心意,前往海德堡學習音樂,並在1830年欣賞了一場知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後,下定決心要成為音樂家,想在鋼琴演奏上有一番作為。

崎嶇的音樂之路

已經20歲的他,跟那些自小練習鋼琴的人相比,缺乏長期累積的演奏實力,求好心切的他拼命地練習鋼琴,甚至自己設計了一套機械,用來強化自己手指的肌肉,不過造成反效果,導致右手中指完全麻痺,只好轉而成為作曲家,不過從他一生的作品來看,鋼琴的創作還是屬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1834年至1835年,他創作,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期間也創辦了音樂雜誌,使用筆名弗羅列斯坦和尤斯比烏斯來扮演不同的角色,對於當時的音樂家、音樂作品發表評評論,也曾提攜蕭邦、蓋德,這些傳世的知名音樂家,與正值青年的布拉姆斯有相當好的交情。

舒曼

藝術與詩歌的文學家

不勝唏噓的晚年

舒曼其作品不會刻意炫技,樂音浪漫、富想像力,但這些個人化、自傳式地創作,甚至是心情抒發、主觀的音樂創作,讓當時代能理解舒曼作品內涵的人並不多。舒曼心思細膩、衷於思考,在長時間的工作、學習下,腦中時常產生各種幻想且不能自拔,曾經企圖在萊茵河自殺,晚年被診斷罹患精神分裂症,年僅46歲就在精神病院中死去,結束了他浪漫寫意的一生。
在作品中看見他將抽象的愛情,以富渲染力的方式呈現,不過在沒有中心思想可以寄託的飄渺世上,只能在內心的糾結、痛苦中劃下句點。

以琴音呼喚愛人、表情達意

妻子克拉拉
舒曼後來結識了自己鋼琴老師的女兒克拉拉,即便遭受老師維克的反對,兩人最終還是在1840年選擇結婚,並在萊比錫的郊區定居。著名的作品A小調鋼琴協奏曲Allegro Affettuoso,其主旋律C-B-A-A(音名),正是取自妻子Clara的名字C-A-A作為創作的動機來譜曲。整首十五分鐘的曲子,一次又一次的呼喚心愛妻子的名字。

(A小調鋼琴協奏曲Allegro Affettuoso)
類似的手法在狂歡節Carnaval Op.9中,使用當時戀人出生的城市Asch為主題,將A-Eb-C-B作為主旋律(B當時也可改寫成H,AECH與Asch發音相似)。阿貝格變奏曲(Abegg variation)中以Abegg這個虛構的女子的名字A-B-E-G-G,以A-Bb-E-G-G為主旋律來創作。

這些曲子的旋律總是輕快、延綿,透過各種手段來呈現主旋律,一層一層堆疊出對愛人的心意。過去古典的音樂家們,往往都沒有太完美的結局,生病、家破人亡、飽受精神折磨的,但這些白黑交織的樂譜,總是靜靜等待著一個個演奏者來再次為他們演繹,這些穿越時空的動人故事。你也有思念、鍾愛的人嗎?聽聽舒曼的浪漫音樂,一邊描繪著愛人的容貌吧。

“不變質地去愛,這樣才能得到「愛的果實」。”——Jung Myung Seok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